针灸铜人是中国古代医学家王惟一在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6年)设计并制造的一种用于针灸教学和考核的铜制人体模型。这种模型以其形象直观、功能实用而着称,是针灸教育的重要工具。
针灸铜人由青铜浇铸而成,体表刻有经络和腧穴名称,胸腹腔内铸有脏器,中空结构便于操作。铜人的高度与正常成年人相近,通常为五尺三寸(约1.73米),并且可以拆卸组合,方便使用。铜人表面标有354个穴位,所有穴位都凿穿小孔,以便于针刺练习。
针灸铜人不仅在北宋时期被广泛使用,明清两代也继续制作,并对经络腧穴的直观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在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中就汇集了历代针灸学说,并参考了天圣针灸铜人的设计。
此外,针灸铜人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针灸技术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药文化的象征。例如,乾隆帝曾为褒奖编纂《医宗金鉴》的有功之臣,于乾隆九年(1744年)御制了一尊针灸铜人,作为中医药文化的珍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