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作为一项基本的抢救技术,经过无数医务工作者的不断尝试、改进、创新,终于在上世纪60年代由Pater等将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除颤三项技术结合起来,创建了现代心肺复苏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心肺复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近年来,心搏骤停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并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其院内复苏存活率为10. 9%~30. 0%,而院外仅为7%~8%,即使复苏成功,也有2%?3%的存活者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提髙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仍是急诊医学研究的重点课题。
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是传统的心肺复苏方法。长期以来,围绕心肺复苏要不要进行通气以及通气在心肺复苏中的地位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近年来提出了新的心肺复苏概念,即对出现心搏骤停的患者仅做单纯的胸外心脏按压,而不进行人工呼吸,它区别于传统的心肺复苏,强调不中断、连续性胸外心脏按压,以保障心脑的血液供应。
心搏骤停开始的几分钟是抢救的黄金时间,而第一目击者又多为非专业人士,鼓励他们参与心肺复苏,可以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胸外心脏按压是抢救心搏骤停的有效治疗措施,心肺复苏中连续有效的胸外按压可改善患者心脑血流灌注,尤其是在心搏骤停抢救的“黄金”时期。
连续胸外心脏按压能显着提高复苏成功率,心搏骤停后如果在30 min内恢复自主心率、血流在灌注,则有可能部分或全部恢复脑循环。但只有不到1/3的心搏骤停患者被实施传统心肺复苏,而目击者主动实施心肺复苏<20%。
调查结果显示,目击者不愿意进行口对口工人呼吸是进行传统心肺复苏的障碍,这种顾虑可能与对传染或传染性疾病的恐惧有关。单纯胸外心脏按压法应当被大众熟悉,并期待更多的目击者参与到心搏骤停的心肺复苏中来。